艾灸養生保健
人為什麼會感到身體不適呢?主要原因是人體受到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中醫稱之為「邪氣」的入侵所造成。邪氣不斷地由體外源源不絕地進入體內,又因自身元氣不足,無法及時排出,導致累積久了,人體就會開始產生各種不適。調養保健的過程是反向而行,通過強健自身,讓體內陽氣不斷生發,由裏往外,把進入體內的邪氣不斷地排除出去。而艾灸就是經過千年驗證,最能協助陽氣生發的保健方式。 古人發現艾草的扶陽補氣效果極佳,因此選擇艾草作為灸療的原材料。艾灸久為古代名醫所推崇,李時珍《本草綱目》:「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危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中醫古藉《醫學入門》的記載中直言:「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所謂:「知灸者福,善艾者壽。」人於無病時,常灸,邪氣不能侵,可防病保健、強身益壽。家中常用艾草薰香,可除穢避邪、保平安。艾灸,實是養生保健者必學良方。提醒:艾草可用於保健及家中薰香除穢,若要以艾灸治病,建議在合格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灸繩》第八章第二節

  二、以《素問・至真要大論》「正反逆從」的治則為指導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灸繩》第八章第二節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灸繩》第八章第二節

  一、《內經》中早有「熱病二十九灸」的例證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健脾化濕,適合養生:

《黃帝內經》:「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化氣當令,易改善自身的體質:

朱丹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寒則氣收。」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俗話所謂「熱在三伏」。在此期間,人體陽氣達到中的最高點三伏天期間身體新陳代謝、臟腑功能相對旺盛。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扁鵲心書》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斃傷。陰氣未消終是死,陽精若在必長生。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選擇灸量注意事項(供自己施灸參考,不限制專業醫療機構辯證施灸)

  1. 兒童、婦女、瘦人、體弱、初次受灸者、功能減退之疾患:宜艾柱小、艾條細、壯數少,時間短。
  2. 成人、肥胖者、體壯者、感覺遲鈍者、功能亢進之疾患:宜艾柱大、艾條粗、壯數多,時間長。
  3. 體弱或年老者:不耐多灸,可用小柱分次施灸。
  4. 敏感者:宜艾柱小、艾條細、反復更換、不可貼近皮膚。
  5. 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部,沉寒痼冷證,陽氣欲脫證:須大柱多壯,一次艾灸時間30分鐘以上為宜,可根據情況灸至一小時以上。
  6. 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部:灸量不宜過度,艾柱宜小宜少,艾灸時間不宜過長,一般20分鐘以內即可。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注意施灸時間

  1. 施灸時間應循序漸進,初次施灸時間短些,以後逐漸加長時間。施灸的穴位也應由少至多,熱度也是逐漸適應。循序漸進,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2. 艾灸的時間靈活,時段和天氣對艾灸效果雖有影響,但如個人時間不便調整,艾灸可以不分時段,陰天晴天也不需避忌。
  3. 有些病症應注意施灸的時間:如失眠症可在臨睡前施灸;而出血性疾病必隨時灸之,止血後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灸繩》第七章第二節

  二十八、首尾分離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