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保健
人為什麼會感到身體不適呢?主要原因是人體受到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中醫稱之為「邪氣」的入侵所造成。邪氣不斷地由體外源源不絕地進入體內,又因自身元氣不足,無法及時排出,導致累積久了,人體就會開始產生各種不適。調養保健的過程是反向而行,通過強健自身,讓體內陽氣不斷生發,由裏往外,把進入體內的邪氣不斷地排除出去。而艾灸就是經過千年驗證,最能協助陽氣生發的保健方式。 古人發現艾草的扶陽補氣效果極佳,因此選擇艾草作為灸療的原材料。艾灸久為古代名醫所推崇,李時珍《本草綱目》:「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危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中醫古藉《醫學入門》的記載中直言:「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所謂:「知灸者福,善艾者壽。」人於無病時,常灸,邪氣不能侵,可防病保健、強身益壽。家中常用艾草薰香,可除穢避邪、保平安。艾灸,實是養生保健者必學良方。提醒:艾草可用於保健及家中薰香除穢,若要以艾灸治病,建議在合格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二、灸補:健康出狀況除了先天遺傳外,長期的各種生活習慣也有影響。《本草綱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醫學入門・針灸》亦載:「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由此可知,艾灸在中醫調病的重要性。艾灸是用艾火純陽的熱和艾草的藥性刺激穴位,借艾煙的竄通力傳通經絡來調節臟腑之氣。夏季機體陽氣充沛之時艾灸,人體毛孔大開,艾草的藥性更容易滲透,灸氣較易達到臟腑深處,易於排除體內的外邪虛寒,清除病灶,調整人體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因此,三伏天進行艾灸是扶陽、健脾化濕、調理身體的最佳養生方法。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相信「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夏為陽,冬為陰,因此《黃帝內經・素問》載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亦有古云:「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中醫學認為人應順應四季平衡人體陰陽、選擇適合方法及飲食以調養體質,可事半功倍之效。「三伏天」雖然悶熱潮濕,又好發各種病,如濕熱,或與腸胃相關等疾病,但同時也是進補養生的好時節。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喘病之因有四:有因寒邪入肺而喘者,有因病阻肺氣而喘者,有因水停心下而喘者,有因腎不納氣而喘者。

統宜先灸天突,次灸中脘,甚則兼灸肺俞。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理論:「血遇熱則行,經遇熱則通,寒遇熱則溫,濕遇熱則散,風遇熱則出,火遇熱則解,痰遇熱則化,虛遇熱則壯。」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伏灸」借外界陽氣、祛體內病邪,目的在於「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醫傳統療法一,古云:「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冬為陰,夏為陽「三伏」與「三九」互相對應,前者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後者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三伏期間,人體陽氣達到最旺,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也最快速,此時為恢復人體陽氣最佳時機,同時也是的最佳時間。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的好,藥三分毒,如果生病了就想以打針吃藥的方法治療,可能不利孩子的生長發育。「艾灸」是簡便易行的純陽性療法,幾乎沒有毒性和副作用,對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小孩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艾灸,不傷害身體又能提高抵抗力。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灸繩》第八章第二節

  六、大量臨床實例的證明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灸繩》第八章第二節

  五、反對熱症用灸者也模棱兩可,不能自圓其說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灸繩》第八章第二節

  四、後世對熱能引熱的闡明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灸繩》第八章第二節

  三、以《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火鬱發之」為準則

文章標籤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