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繩》第八章第二節
二、以《素問・至真要大論》「正反逆從」的治則為指導
論中說:「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何謂逆從?逆者正治,從者反治。」所謂「正治」與「逆治」,就是以寒治熱,以熱治寒,逆其氣而折之,這乃是正常的治法。「反治」與「從治」,就是以熱治熱,以寒治寒,從其氣而達之,這乃是反常的治法。說明正治與逆治是同一治法,而從治與反治又是同一治法。正治與逆治易於理解,而反治與從治除相對於正治與逆治而言外,從陰陽學說來講更可以說得通。物極必反,促其向相反方向轉化,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這也是自然規律。陰陽學說是屬於中醫的認識論,而正反逆從的治療原則,是屬於方法論,對中醫學說與治療方法的理解,不能脫離基本原則。
在湯液內服方面,正治與逆治,視為常規常法,而從治與反治法,在外治法中尤為重視。如《東醫寶鑒》及《針灸集成》均引《綱目》曰:「灸法所以暢達,拔引鬱毒,此從治之義也。譬如盜入人家,必開門逐之使出,萬一門不開而無所出,必傷生乃已。」又如《理瀹駢文》中說:「若夫熱症可以用熱者,一則得熱則行也,一則以熱能引熱,使熱外出也,即從治之法也」。又在太乙雷火針條下曰:「寒者正治,熱者從治。」反治與從治也並不只是限於外用,表症發熱,辛溫發汗,又何償不是熱因熱用的說明。從治之法也不只是限於熱症範疇,在寒症中也有應用,比如凍瘡初起,用冰雪摩擦發熱,即可促其消散。近有同道傳一法,在湯火燙傷,皮膚未起泡之前,立即將傷處浸入50℃左右熱水中,隨即提起,隨浸隨提五~七次,可以立即消腫止痛,不起水泡,已試有驗。曾記某醫籍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某一患者周年畏冷,雖盛夏亦需棉服擁被,某醫者在冬日使赤身臥石上,以冷水澆之,患者奄奄垂斃,僕不敢再澆凍之,醫鞭僕,續澆冷水不停,俄爾患者肌膚轉暖,並見有熱氣冒出,漸而熱氣蒸騰,汗出如洗,此後雖嚴寒亦無所畏懼矣。此雖無實例可憑,但反治從治之理,亦《易》複卦之義也。
繼續閱讀 【熱症可灸的理論依據】(4)
回到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