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繩》第七章第二節

  十八、陰陽轉向

  ()起步轉向

  即在陽部和陽經著灸,灸感及其感傳作用可在其對面的陰部或陰經發生;而在陰部和陰經著灸,灸感及其感傳作用也可在其對面的陽部或陽經出現。例如在外關著灸,感傳可出現在其對面的內關並沿手厥陰經上傳,在內關處著灸於外關處也曾有同樣情況。灸太沖感傳可出現於湧泉,灸昆侖感傳也可出自太溪。這類情況並非罕見。

  ()中途轉向

  這在陰部病於陽部取穴為常見。例如病在腹壁或臍周時,於至陽取穴著灸,當感傳行至中途或距病不遠時,即轉向穿過腹腔而達於病處,與中途橫貫相同。

 

手厥阴心包经.jpg

 

  十九、繃急如弦

  當感傳發生後,患處與灸處之問曾出現有如弓弦樣緊張之繃急線,所過之處皆沉重酸麻,最後方逐漸減弱而消失。

 

  二十、浮越外溢

  在感傳尚未到達患病區域,能在遠離感傳線之外出現某種一過性浮越反應,如輕微的頭暈耳鳴,某處肌肉發跳,面部耳部或是全身發熱。對感傳線並不干擾,可自數秒鐘以至數分鐘迅即消失。

 

  二十一、催惹激發

  感傳線絕大多數能為患者自身所感知,但也有必須在他種作用協助和影響下方可被感知。如有時在著灸的肢體僅有酸重感,面在循經按摩之後,方可感知有麻木線出現。

 

24.jpg

 

繼續閱讀  【灸感感傳的路徑與形式】(6)

回到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

 

blog頁尾圖-1.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灸養生寶典 的頭像
    艾灸養生寶典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