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感和針感一樣,在感傳出現之先,也有如同針刺得氣的同樣感應,然後再以水流、風吹或蟻行等不同形式,循經向患處行進。火能生熱,溫熱感自為必然之理,但寒熱轉化,清涼感也常見發生。感傳速度與寬度是因人因病因作用量的大小與作用次數的多少而互不相同。氣至病所雖早為古人所發現而列為針灸有效標誌之一,但對其作用與意義並未有進一步的闡明。根據定向感傳的這一基本特性,既可為中醫基本理論找出部分憑據和對經絡實質找出有力的旁證,同時對某些疾病的診斷與預後的估計,均有提供啟示與參考價值。再則「病與穴連,經無常道」的基本規律,也可取「經絡所過,主治可及」,這一傳統的觀點而代之。感傳第一相氣至病所雖已實現,也僅是功效剛行產生。如認為「氣至而有效,乃去之,勿複針」(《靈柩九針十二原》),則灸針的功效就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53.jpg

 

繼續閱讀  【灸感三相賦】-《灸繩》第九章第六節(3)

回到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

 

blog頁尾圖-1.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灸養生寶典 的頭像
    艾灸養生寶典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