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運用於灸療,依其功效及治療疾病的不同,艾灸的特性可歸結有:溫經、溫通、溫升、溫潤、溫散、溫降、溫禦、溫化、溫補、溫固等十個面項的效應,現詳述「溫禦效應」如下。
七、溫禦效應
《靈樞・百病始生》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其中於虛邪也,因于天時,與其身形,參以虛實,大病乃成。」
《靈樞・口問》云:「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
《溫熱論》云:「肺主氣屬衛」
禦是抵擋,有禦防、禦護之意。艾灸溫禦效應對於肌腠空疏,衛表不固,外邪易襲等病症作用明顯。例如:對於肺氣不足,表衛空疏,營衛失衡導致外邪入侵,可借由艾灸的溫禦作用,達到緻密腠理,緊固表衛,以抵禦病邪的侵襲。
溫禦效應主要對治體虛易於感冒、過敏性鼻炎、太陽中風證、以及皮膚因風侵或感寒而引起的瘙癢等。臨床治療艾灸經穴多為肺經、脾經、膀胱經,或加施灸於督脈、手陽明經脈穴位。
繼續閱讀 艾灸治病養生的十大效應—溫化
回到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