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屬於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日本人常以按壓足三里為腸胃保健方式,就是因為「榮輸治外經,合治內腑」, 六腑有病,可取其所屬的下合穴進行治療,故但凡胃病,可取足三里治之。

「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所以,胃為水穀之海,能包容五穀,榮養四旁。足三里為胃經之主要穴位,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

  艾灸足三里能調整自身消化系統,使其功能旺盛,營養吸收順暢,增加身體能源,能強壯全身各系統。金元時代四大醫學家之一的李東垣特別重視補脾養胃,在其所著的《脾胃論》中特別指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他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艾灸足三里有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而強壯全身的作用。足三里不僅是中醫保健灸法常用的著名穴位,又別名長壽穴,亦為回陽九針穴之一。

  足三里02.jpg  陽陵泉穴.png

艾灸足三里的具體效果如下:

  1. 常灸足三里可以養生保健:

不僅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減緩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卻病延年,所以三里灸又稱做長壽灸。

2. 防治腸胃病:

足三里屬胃經,主消化系統,有「肚腹三里留之說。但凡腹部疾病,如脾胃虛弱、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瘦、腹膜炎、腸鳴、腹泄、便秘、胃痙攣,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腸炎、胰腺炎、腹水膨脹、腸梗阻、痢疾、胃下垂等,以及肝臟疾患,艾灸足三里都能有相當療效。實操上有受灸者反應,艾灸足三里後,較不容易有飢餓感,可能與「氣足不思食」有關。不過若是胃酸過多,空腹時燒心者,不宜艾灸足三里,可改灸陽陵泉有良效。

3. 艾灸足三里可強健腿部:

除能加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諸症。對脛腓神經損傷、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症、腳氣、末稍神經炎等均有效。

4. 有補益腎氣的作用:

對耳鳴、眩暈、腰痛、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萎、早洩、哮喘等有益。

5. 頭痛、失眠、貧血、神經衰弱、乳痛、氣臌、半身不遂等均可艾灸足三里。

6. 其它各種慢性病,如眼疾、視力減退、鼻病、耳病、過敏性疾病都可搭配此穴。

 

艾灸圖72.jpg

 

繼續閱讀  超級保健灸 – 艾灸足三里,扶正祛邪、益壽延年(下)

回到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

 

blog頁尾圖.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灸養生寶典 的頭像
    艾灸養生寶典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

    艾灸養生寶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