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運用於灸療,依其功效及治療疾病的不同,艾灸的特性可歸結有:溫經、溫通、溫升、溫潤、溫散、溫降、溫禦、溫化、溫補、溫固等十個面項的效應,現詳述「溫補效應」如下。
九、溫補效應
《素問遺篇・刺法論》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靈樞・經脈》云:「虛則補之」。
《靈樞・官能》曰:「陰陽皆虛,火自當之」;
《扁鵲心書》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于無病時,常灸 ……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
溫補效應是艾灸最重要的效應之一,補有補益、補助、補充之義。艾灸溫補的應用,可適用於各種年齡層,更可以用作治未病,有防病養生的功效。當機體虛弱,氣血、陰陽不足時,善用艾灸溫補效應,以達滋陰生血、扶陽補氣之功。
艾灸有行氣活血、溫陽補虛之功,可達到保健養生,延年益壽之效。再者,艾灸的溫補效應,同時也是抗病防病的根本。古今醫學已證實,艾灸溫補效應確有其效益。《扁鵲心書》記載:「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此即溫補效應的體現。簡言之,就是補氣扶陽,回陽救逆。
《扁鵲心書》載有:「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憊,動作艱難…」,一般而言,老年人衰老原由多歸結於陽虛,尤其是以腎陽虛衰為主,瘀血內阻為成因的概念。《景岳全書》云:「陽強則壽;陽衰則夭」。艾灸因其溫補效應,歷代以來成為養生保健、抗老防衰的重要施行方法。
繼續閱讀 艾灸治病養生的十大效應—溫固
回到 艾灸養生寶典的部落格